在崇山峻岭之间黑牛策略,一架重载无人机腾空而起,将高速公路隔离栅、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精准投送至陡峭边坡——这是本桓高速(本溪至桓仁)四工区项目施工现场的震撼一幕。面对38.5米高的五级边坡,传统人工搬运效率低、风险高,而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应用,成功破解了山区高速建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运输难题。
本桓高速四工区项目采用大载重无人机进行交安设施吊装作业,单次运输能力达150公斤,运输时间从传统人工的15分钟缩短至仅3分钟,施工效率提升近5倍。同时,无人机作业完全避免了人工高空搬运的安全隐患,大幅降低施工风险,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
当前,项目团队正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整体效能,采用无人机吊装作业,较传统工艺,预计可提升交安隔离栅施工15%的工效。这种“问题导向+技术赋能”的创新路径,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模板。随着5G网联无人机技术的成熟,未来有望形成交通基建的“低空智能运输网络”,实现“天堑变通途”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董永瑞)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